AMD全新RX480显卡:性能价格比的绝佳选择!

Find AI Tools
No difficulty
No complicated process
Find ai tools

AMD全新RX480显卡:性能价格比的绝佳选择!

目录

  1. 🤩 简介
  2. 🎮 随着Polairs的来临,AMD重新夺回游戏显卡市场份额
    • 2.1 回归市场的使命
    • 2.2 AMD这次的不同做法
  3. 📊 Polaris的目标市场:100到300美元的显卡
    • 3.1 大部分市场份额在这个价格段
    • 3.2 RX480的定价和配置
  4. 💾 十四纳米FinFET工艺:Polaris的制胜之道
    • 4.1 AMD选择了三星和Globalfoundries的制程
    • 4.2 比较与竞争对手的制程
  5. 💪 Polaris 10的核心规格
    • 5.1 RX480的体积和晶体管数量
    • 5.2 计算单元、纹理单元和光栅运算单元
  6. 🚀 RX480的性能和优势
    • 6.1 第四代GCN架构带来的性能提升
    • 6.2 Core Clock和Memory Bandwidth的权衡
  7. 🌡 散热设计和功耗控制
    • 7.1 参考设计的轻薄与散热性能
    • 7.2 功耗控制和低能耗特性
  8. 🔌 其他技术和特点
    • 8.1 RX480的Power Connector
    • 8.2 PCB设计和配置
  9. 💡 RX480的亮点
  10. ❓ 常见问题解答

🤩 简介

随着游戏产业的持续发展,AMD一直在努力夺回显卡市场的份额。现在,他们带来了全新的Polaris架构和RX480显卡,旨在通过提供出色的性价比来重新夺回市场。本文将深入探讨RX480的性能、特点和竞争优势,帮助您了解这款引人注目的显卡是否符合您的需求和预期。

🎮 随着Polairs的来临,AMD重新夺回游戏显卡市场份额

2.1 回归市场的使命

AMD对于使用Polaris架构的14纳米显卡的使命非常明确:重新夺回市场份额。为了实现这个目标,他们决定首先从最大的市场细分入手,而不是直接挑战行业巨头。当前,80%以上的游戏显卡市场由100到300美元的显卡主导,这也是市场份额竞争最激烈的领域。

2.2 AMD这次的不同做法

为了在这个市场细分中取得突破,AMD采取了与以往不同的策略。他们的首发产品RX480的定价在200美元左右,定位在200美元价位的中高端市场。RX480提供了优秀的性能和出色的性价比,帮助AMD在这个市场细分中获得竞争优势。

📊 Polaris的目标市场:100到300美元的显卡

3.1 大部分市场份额在这个价格段

根据市场调研,目前市场上大部分的游戏显卡售价都在100到300美元之间。这个价位段的显卡销量庞大,也是市场份额竞争最激烈的领域。因此,AMD决定将重点放在这个价位段,通过提供性能卓越、价格合理的产品来夺回市场份额。

3.2 RX480的定价和配置

AMD推出的RX480显卡旨在竞争200美元价位的产品。它提供了4GB和8GB两个版本,售价分别为200美元和240美元。RX480基于第四代GCN架构,相比第二代GCN架构,每个计算单元的性能提升了15%。此外,它还提供了改进的几何处理、更新的内存控制器、更好的内存压缩、增强的缓存和音频处理等功能。

💾 十四纳米FinFET工艺:Polaris的制胜之道

4.1 AMD选择了三星和Globalfoundries的制程

为了实现更高的性能和更低的功耗,AMD选择了三星和Globalfoundries的14纳米FinFET工艺来生产Polaris显卡。这是目前最密集的制程,FinFET晶体管的使用有助于降低功耗,并实现比上一代产品更低的工作电压。相比之下,竞争对手NVIDIA使用的是台积电的16纳米FinFET工艺,因此在尺寸和效率方面与AMD有所差距。

4.2 比较与竞争对手的制程

迄今为止,NVIDIA一直在效率方面占据优势。他们的Pascal架构在功耗控制方面表现出色,是迄今为止他们最高效的架构。相比之下,AMD正在迎头赶上,我们对Polaris表现寄予了厚望。不过遗憾的是,RX480的核心频率并不算高,最高可加速到1266MHz。与Pascal架构的显卡相比,在14纳米制程上,这个频率并不算太高。不过,需要注意的是这款显卡的售价较低,因此在性能和价格之间的权衡是合理的。

💪 Polaris 10的核心规格

5.1 RX480的体积和晶体管数量

RX480是基于Polaris 10芯片的显卡,拥有234个流处理器。尽管包含了完整的芯片,但其面积仅为232平方毫米,并且集成了57亿个晶体管。与使用124个流处理器的R7 370相比,RX480相对较小,但性能提升了近2倍。

5.2 计算单元、纹理单元和光栅运算单元

RX480拥有36个计算单元,即234个流处理器,还配备了144个纹理映射单元和32个光栅操作单元(ROPs)。这些核心规格使得RX480在性能上介于R9 380X和R9 390之间。与R9 390相比,RX480的一个劣势是内存带宽较小。无论是4GB版还是8GB版,RX480使用的是256位GDDR5显存,而R9 390则使用了更宽的512位显存总线,虽然内存频率较低,但每秒的吞吐量仍达到384GB。

🚀 RX480的性能和优势

6.1 第四代GCN架构带来的性能提升

第四代GCN架构大大提升了RX480的性能。相比第二代GCN架构的显卡,RX480在每个计算单元的性能提高了15%。这意味着RX480可以在相同的核心频率下提供更高的性能。搭配优化的几何处理、内存控制器、内存压缩、缓存等新功能,RX480的综合性能得到了进一步提升。

6.2 Core Clock和Memory Bandwidth的权衡

与其他显卡相比,RX480的核心频率并不算高。尽管最高频率可达1266MHz,但与NVIDIA的GPU Boost 3.0技术相比仍有较大差距。然而,RX480通过提供较宽的256位内存总线和高效的GDDR5显存来弥补这一不足。虽然内存带宽相对较小,但在实际应用中并不会对性能产生太大影响。

🌡 散热设计和功耗控制

7.1 参考设计的轻薄与散热性能

AMD的参考设计保持了简洁和紧凑的特点,与之前的R9 380相似。参考设计没有奢华的LED灯光和背板,风扇外壳采用塑料材质。考虑到RX480的价格定位在200美元左右,不应期望与400美元以上的显卡相同的特点。参考设计使用了侧边吸风的独立散热器,适合在狭小的空间中使用。RX480总长度为240毫米,但PCB只有77毫米,因此板厂伙伴可以轻松生产ITX版的显卡。

7.2 功耗控制和低能耗特性

考虑到功耗控制和降低能耗,AMD将RX480的TDP指定为150瓦。这个功耗在同样为150瓦的NVIDIA GTX 1070中也被采用。鉴于RX480采用了14纳米制程,以及采用单个六针供电接口,因此实际能耗相对较低。此外,采用了6+1相供电设计以及8个GDDR5显存芯片,总显存容量为8GB。会提供持续和稳定的电力供应,同时保持较低的功耗和低发热量。

🔌 其他技术和特点

8.1 RX480的Power Connector

参考设计的RX480使用了单个六针供电接口,这对于中高端显卡来说相当罕见。在之前的R9 380等显卡中,常见的是双六针供电接口。采用单个六针供电接口不仅降低了功耗,而且有助于进一步降低能耗。

8.2 PCB设计和配置

RX480的PCB设计和配置类似于NVIDIA的GTX 960显卡。主板上采用了6+1相供电设计,并搭配8个GDDR5显存芯片,总容量达到了8GB。此外,强化的PCB设计提供了更好的散热和稳定性,为显卡的长期使用提供了保障。

💡 RX480的亮点

综上所述,RX480拥有多项功能和技术创新,使其在其定价范围内成为一款引人注目的显卡产品:

  • 基于Polaris架构的性能提升
  • 14纳米FinFET工艺的功耗控制和能效提升
  • 优化的计算单元、纹理单元和光栅操作单元配置
  • 单个六针供电接口和8GB GDDR5显存配置
  • 紧凑的参考设计和良好的散热性能

❓ 常见问题解答

问:RX480和竞争对手的性能如何比较? 答:虽然RX480在中高端市场的定价非常具有竞争力,但与NVIDIA的Pascal架构相比,在效率和性能方面仍有一定差距。不过,根据目前的信息,RX480在相同价位区间内是一款性价比很高的显卡。

问:RX480的功耗如何? 答:由于采用了14纳米FinFET工艺和单个六针供电接口的设计,RX480的功耗相对较低。AMD将其TDP指定为150瓦,这也是一款功耗控制相当出色的显卡。

问:我需要为RX480单独购买散热器吗? 答:RX480的参考设计已经配备了一款独立的散热器,因此在一般使用情况下不需要为其单独购买散热器。不过,如果您有特殊的需求或追求更低的温度,可以考虑购买第三方散热器。

问:RX480支持多GPU交火技术吗? 答:是的,RX480支持AMD的Crossfire多GPU交火技术。通过使用两张RX480显卡,您可以获得更高的性能和更流畅的游戏体验。


资源:

Are you spending too much time looking for ai tools?
App rating
4.9
AI Tools
100k+
Trusted Users
5000+
WHY YOU SHOULD CHOOSE TOOLIFY

TOOLIFY is the best ai tool source.